昵称:risbankees
性别:
上周点数:2
本周点数:1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五A级景区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山水奇秀,天开图画。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鸟名。雁荡山山水形胜,以峰、瀑、洞、嶂见长,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雁荡山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

 

山水雁荡--王心田摄

 

       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最具完整性、典型性的日至纪流纹质破火地,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为“天然博物馆”。历经的四期火山喷发造化了雁荡山雄奇壮丽的景观,其遗迹还将成为探索亚洲大陆边缘构造岩浆作用与深部地质的天然窗口,使雁荡山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山水美学、历史文化、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华夏名山。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雁荡山为世界地质公园。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岩洞

 

       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文化底蕴丰厚。梁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唐西域高僧诺讵那因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弘扬佛教。被奉为雁荡山开山鼻祖;至宋,雁荡山开发规模逐渐增大,共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为雁荡山发展鼎盛时期。

      雁荡山奇特景观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和灵感。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于此赋诗作画,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诗词5000多首,以及龙鼻洞等400多处摩崖石刻,还有南阁牌坊等历史古迹,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谢灵运、贯休、沈括、徐霞客、康有为、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郁达夫、郭沫若、邓拓、舒婷等都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墨迹。

 


 大龙湫摩崖石刻

 

一  灵峰景区

      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沿鸣玉溪而上,山腋两壁,危峰乱叠,溪涧潺潺。东来的游客一抬头就能看到蒲溪西边那叫做接客僧的巨岩。接客僧是雁荡山中形象最为逼真生动同时也最具象征意味的肖物拟人景点,它把我们导入一种佛教的氛围,这种氛围在危楼九叠的观音洞里达到了顶点。

 

山水雁荡--迎客僧--王心田摄

 

      灵峰四周诸多青峰苍崖轮囷郁盘,所谓“移步换形”绕出一方如梦如幻的胜境。日景耐看,夜景销魂,尤其是在月夜,诸峰剪出片片倩影,“雄鹰敛翅”、“犀牛望月”、“夫妻峰”“相思女”… …一一显灵,形神兼备,令人神思飞翔,浮想联翩,“灵峰夜景”遂成为万口争说的绝景而进入导游的保留节目单。

 

  左图--夫妻峰    右图--犀牛望月

 

       景区看点主要有:果盒三景、观音洞、北斗洞、白云庵

 

 果盒三景

       鸣玉溪中的凝碧潭与跨越其上的果盒桥及果盒岩(连亭)合称“果盒三景”。

 

   

果盒三景--朱惠民摄

 

观音洞

        藏于合掌峰之中,朝东。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依岩构筑九层楼阁。为雁荡山第一洞天。早在唐咸通年间(860—874),高僧善孜独居洞中,宋崇宁五年(1106),于岩上塑五百罗汉,因之改名为罗汉洞。清同治年间,改称为观音洞。

 

观音洞

 

      从山脚要经历403级逶迤石磴,才达顶层大殿。正殿中央,供奉娴静庄严的观音菩萨坐像。旁立十八罗汉雕像,神态各异,骨相奇特,栩栩如生。洞顶有泉水三束,名洗心、漱玉、石釜。

 

心诚则灵
 

  北斗洞

       位于观音洞左侧,朝南。为雁荡山的一处著名道观。清光绪初年,道人赵至贤始开此洞。凌霄殿有楼四层,殿前为大天井,天井前为三层建筑的八仙楼,楼前有小花园,环境清幽。洞口高大宽敞,洞内光线充足,冬暖夏凉,为雁荡山诸景所不及。

 

北斗洞--朱惠民摄

 

白云庵

       位于倚天嶂下,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是雁荡规模最大的庵堂。门联:白云红树土方净,紫竹苍松味自清。入眼的是“阿弥陀佛”,后为“回头是岸”,道出的佛和佛学的真理。一楼供奉释迦牟尼,墙上书有“庄严”二字,二楼“清凉世界”,内供千手千眼观音,并做藏经阁,前方是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的左右两边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共同助佛接引众生。大殿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

 

白云庵

  

二  灵岩景区

       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灵岩正当其中,人视为雁荡山的“明庭”。元代文学家李孝光云:“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正道出了“二灵”审美风格上的区别。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后有灿若云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对峙,壁立千仞。因“浑庞”而生肃穆,人处其中,顿觉万虑俱息。

 

灵岩

 

    景区看点主要有:灵岩寺、灵岩飞渡、小龙湫、龙鼻洞、天窗洞、卧龙谷

 

灵岩寺

       背依灵岩,寺以岩名。 初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是雁荡十八古刹之一。因寺境山水灵秀,名闻京师,宋太宗特赐御书五十二卷。咸平二年(999)真宗赐额“灵岩禅寺”。灵岩寺四周群峰环列,雄壮浑庞;古木参天,环境幽绝。清人喻长霖的一副棵联的下联,生动地写出了它周围的景色:“左展旗,右天柱,后屏霞,数千切,神工鬼斧,灵岩胜景叹无双。”

 

灵岩禅寺

  

灵岩飞渡

       悬崖飞渡表演,在天柱峰和展旗峰的峰顶(高达200多米,宽亦200多米),表演分直渡和横渡。悬崖飞渡始于本世纪30年代村民们为了采吊兰(学名石斛)卖钱养家,常身系绳索,沿着崖壁悬空采撷。

 

 神峰飞渡--王国良摄

 

小龙湫

      又名小瀑布,在灵岩寺右侧后面的龙隐嶂底,是灵岩的主要景观之一。悬崖环峙,岩腹有如珊瑚、玛瑙的颜色。瀑飞崖上,触石腾空如雾团结旋;而流转飞洒,水珠溅人。瀑水捣潭,因光作色,形态万千。

 

小龙湫

 

龙鼻洞

        又名龙鼻龛,位于灵岩寺右侧的插龙峰下。可从寺后或寺旁的石蹬小路盘旋而上。洞口朝南,正对玉女峰。深宽各约10米,高约100米。紫黑色的两壁顶端接合处,中嵌一条青铜色横石,鳞甲宛然,酷肖一条巨龙婉蜒下绕,将至洞底,一爪据地,好像是保护颔中之珠。过去,有水从鼻孔中滴下,贮于石盂中。传说此水可以明目。

 

龙鼻洞

 

三   大龙湫景区

       大龙湫景区位于雁荡山中部偏西,古称西内谷。东起马鞍岭,西至东岭,南起筋竹涧口,北至凌云尖。东西阔28公里,南北长7.5公里,面积为28平方公里。谷中泉水名锦溪,源于大龙湫,注经行峡沿筋竹涧入清江而归海。

       区内景点以奇峰、巨嶂、飞瀑取胜。被誉为“天下第一瀑”的大龙湫,变幻多姿,蔚为壮观,更是令人叫绝。高耸天际的芙蓉峰,变化无穷的剪刀峰,云雨漠漠的经行峡,谷幽潭深的筋竹涧,皆为胜境。另有马鞍岭、燕尾瀑、能仁寺、连云嶂等景点。

 

滨海雁荡-大龙湫--缪云飞摄

 

       景区看点主要有:大龙湫、剪刀峰、能仁寺

 

大龙湫

        大龙湫落差197米,为中国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倒。大龙湫在空中、潭底幻成两条龙,腾飞翻卷,仪态万千,变化无穷。清人袁枚曾赋诗曰:“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大龙湫

 

剪刀峰

       剪刀峰屹立在涧水之中,此峰在雁荡山102峰中以秀、奇见长。明朱谏曾称其为“峰之最秀而奇者也”。剪刀峰秀在有水相伴,奇在移步易景。我们从大龙湫谷口直到瀑前,一路上剪刀峰不同的造型不少于八种,因此古人云“百二奇峰各不同,此峰变化更无穷。”比如鳄鱼、剪刀、“昭君出塞”、含苞欲放的玉兰花、栩栩如生的啄木鸟,以及憨态可掬的熊岩。剪刀峰属于火山喷溢的流纹岩,您看见中间的裂隙时大时小其实是流纹岩的柱状节理在不同的角度所带来的视觉差异,也就是这鬼斧神工般的裂隙造就了一峰为二的剪刀峰,在通过旅游者观察及欣赏景观位置的不同,变幻不已。

 

 剪刀峰

 

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大龙湫景区锦溪岩畔,能仁寺初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是雁荡山十八古刹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南宋以后,能仁寺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鼎盛时期,有僧人三百,香客每日千人,成为全国30所最著名寺院之一。

        寺中有一大铁镬,高1.38米,直径2.4米,镬重18500公斤,系1092年(北宋元祐七年)所铸,所以又称大镬寺。此寺虽然多次遭受兵燹逐渐衰败,但历代高僧大德的薪火传承,为能仁寺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成为雁荡山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

 

 能仁寺

 

四   显胜门景区

       显胜门是由两面崖壁对峙而形成的“石门”,又称“仙胜门”。此门高达200米左右,两门相隔仅10余米,两壁陡立,直上云霄,气势雄伟磅礴,素有“天下第一门”之称,为雁荡山“门”之冠。门内绝壁四合,森然环侍;脚下涧水铮铮,境极幽邃;抬头仰望,顶壁复合,仅留一线,“非中午夜分,不见日月”。

      明代王绾在《游石佛洞》中云:“仰视巨石两两数丈,上覆复合,中空一线仅尺许,入可数百步,如丹阙开阖于层霄飘渺中,曰显胜门。”徐霞客在《游雁荡山后记》中说“以路芜不能入”,可见当时道路险峻。

      景区入口有南阁牌楼群,区内拥有乐清市现存规模最大的墓葬之一--明代礼部尚书章纶墓,另有散水瀑等自然风光,石佛洞在显胜门内峭壁间,人不可及,洞内溶岩积聚,酷似佛像三尊。

 

显胜门

 

五  仙桥景区

       雁荡山最北端的仙桥景区,传说是仙人王子晋骑鹤飞临之地。此间许多景点都跟这位飞仙有关:仙桥、仙亭、仙人洞(北石梁洞),吹箫峰,仙亭山,丹灶岩,石棋枰……一百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山山水水间无不氤氲着清彻骨髓的仙气。溪叫仙溪,湖叫龙湖,湖中有琼岛仙山,跳崖而死的贞女叫仙姑,她藏身过的石窟叫仙姑洞。

 

 仙桥景区

 

仙桥

        站在龙虎门朝北仰望,可见仙亭山上有一座石桥横空,直薄云霄,空灵险绝。这座仙桥,相传因王子晋(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吹萧其上而得名。登桥下瞰,脚下壁立万仞,行云流水,恍若“凭虚御空”,令人顿生飘飘欲仙之感。

 

 仙桥

 

六  雁湖景区

雁湖

        在雁荡山雁湖岗顶。海拔990米。昔时此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湖中芦荻丛蔽,秋雁归时,多栖宿于此,故名雁湖。从石门或石柱门北上约2小时可到。原有北、中、东三湖,中湖较大,徐霞客称之为“鸿雁之家”。雁湖从有记载以来,已历千年,时变景迁,昔日泱泱碧波,逐渐干涸,仅留下数处浅水塘。在雁湖岗顶眺望东海,水天一色,浩渺无际,登冈可览云海,日出奇观。自民国初期于雁湖建立了茶场,广种云雾茶。湖上土壤肥沃,又终年云雾缭绕,宜于种茶,所产茶叶,为雁茗上品。 

 

雁湖日出

 

     景区看点主要有:梅雨瀑、西石梁大瀑、含珠峰、石门

 

梅雨瀑

        在石柱门左侧,岩削立100余米,环而成壑,壑口两崖如门,瀑从壑中北崖悬空下注,冲击在半崖横突出来的崖石上,如飞珠碎玉般横空飘洒,因风作态,烟雨蒙蒙,状若梅雨,令人叫绝。清人梁祉游过梅雨岩后,写诗一首:“岩上飞泉高百尺,岩前碎玉击寒石。青萝湿处少人来,满地莓苔鹿豕迹。”前两句所写的景色依旧,后两句,随着西外谷公路的开通,游人逐渐增多而成为历史的陈迹。瀑下有潭,叫梅雨潭。潭浅而广,潭中有巨石横卧。

 

 梅雨瀑

 

西石梁大瀑

        西石梁大瀑是一条隐于壁立高崖内的悬瀑,瀑高约160米,仅次于大龙湫,为雁荡山第二大瀑布。紧挨西石梁洞右侧。明人徐霞客在登上洞口时,即“闻瀑声如雷”。从洞口下山沿溪边走几分钟就到。在瀑前的一块巨石的西面刻有字大数尺、笔力劲挺、气势奔放的“西石梁大瀑”五个大字。北面的高山有一条状如半个竹筒的圆卷的直沟,从上而下,瀑布贴着峭壁从高约160米的高崖上飞湍直泻,在半腰处触石飞溅,小珠状若万斛珠矾闪烁,水声哗哗。有时,瀑水“犹如累大石连坠潭中”,气势十分雄壮。徐霞客曾有“非岩山第二流也”的赞语。瀑布直坠的那一个圆形的深潭,叫上潭,又名大瀑潭。当瀑布直冲潭面时,除了发出震耳欲聋的大声外,还可见浪花翻滚沸腾的美景。上潭水满,流向西南面,再折回南面,流入下潭。下潭大而浅,水清见底,游鱼可数。

 

西石梁瀑

  

      西石梁瀑附近还有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立法院长孙科所题的“幽泉”二字,还有蒋叔南所题的诗刻,瀑前溪石上的“西石梁大瀑”五字,字大盈米,笔粗气壮,有奔放豪迈之气。

 

孙科所题“幽泉”

 

含珠峰

        在石柱门右侧,一峰插天,高约100米,自峰腰至峰顶中间有一裂隙。内含一颗珠形圆石,颇为奇特,因而称为含珠峰。

 

含珠峰

 

石门

      走完东岭,不到半小时,就可在右手面看见两岩东西隔溪相对如门,因称石门。进入门内,如行甬道之中。门上有玉兔峰诸景,峰北有路可上螺旋谷、靛厂、雁湖。

 

 石门

 

七  三折瀑景区

        景区东接灵峰,西接灵岩,包括净名寺、烈士陵园、铁城嶂、梅花桩、老猴披衣等景点,面积3平方公里。三折瀑经三处悬崖,倾泻成为上、中、下三个飞瀑,以中折瀑为最,有人甚至称它为“雁山第一胜景”。四周危崖壁,半圆形大洞穴,飞瀑从洞顶倾泻而下,峭壁内凹,造成瀑布由顶端抛掷之壮势。沿潭有环形石路,游人可绕到瀑布后面观瀑,透过珠帘水,远山隐约可见;仰视洞顶,碧天白云,岩端玑珠纷落,当空回旋,日光折射,七彩缤纷,景色十分绚丽。据说包藏中折瀑的是冷却了的火山口,火与水相克又相生,造就天地间的一种奇观。

 

 三折瀑

 

下折瀑

         从烈士墓左侧抬级上行200米即到。潭上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镌刻的“下折瀑”三个大字。瀑朝南,高约50米,仰望天空,呈葫芦状,人称“葫芦天”。左侧有一个朝西同穴,叫作“龙游洞”,洞深七、八米,相传古时有游龙过此

中折瀑

         从下折瀑折回原来的叉路口,上行到一处有二个石钉山涧,步石钉过涧,约15分钟就可到达。瀑高120余米,瀑位朝东。飞瀑从半圆形洞顶凌空而下,纷纷扬扬地似万斛银珠洒人潭中,潭面发出阵阵叮叮步阵的天籁之音,恰似一曲悦耳动听美妙的乐章。在墨黑色的里壁上,散散落落地点缀着丛丛绿草,似黑缎上俏丽的图案,映衬着飞泻的珠帘水,煞是好看。沿潭筑有环形石路,绕到瀑后,透过珠帘水,远山隐约可见,别有一番风味。碰到山风回荡之时,万千水珠在半空中上下左右回旋飞舞,逗人喜爱,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在晴日上午9时许,阳光透过岩隙映照飞瀑,形成七彩飞虹,绚丽多姿,令人叫绝。有人甚至誉此瀑为“雁山第一胜景。”

 

三折瀑--中折瀑

 

上折瀑

      从中折瀑沿岭稍上一段路,在左侧山背建有一座“逸兴亭”,三角形,石结构,新颖别致。再沿途而上,山谷间林木葱笼,飞鸟成群,别有天地。不久就到了上折瀑,瀑位朝南,高100余米。瀑从剖瓮形洞顶撒入潭中,沙沙作响,卷起朵朵水花,颇为绮丽可人。出上折瀑口,右面山脊上的“望海亭”就在眼前。亭子石结构,长方形,简朴古雅。登上此亭,俯瞰缥缈的大海和连绵起伏的群山,不禁心旷神怡。

 

上折瀑

 

      景区其它看点还有位于学土路一侧还有粟裕将军题名“雁荡烈士墓”,灵鹫峰下净名坑内左侧“铁城嶂”。

 

八  羊角洞景区

    羊角洞景区是雁荡山斜逸旁出的一个支脉。在归宗雁荡以前,它以自己的名字——方山久为世人所知,且有自己的开山祖师。那位祖师是一个羽士。它的一系列洞文化教育和其他建筑因而充满了道教和巫风的气息,是雁荡山八大景区中最具中国民间宗教文化色彩的地方。这一景区由羊角洞和双龙谷两部分组成。

 

羊角洞全景--万献波摄

 

羊角洞

          又名一洞,地处方岩之南。方岩主峰高450米,广约3平方公里。系雁荡山支脉。据晋代王羲之《游四郡记》记载:“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立如城。”在唐代天宝六年(747)改名王城山,俗称方岩。至宋代始有方岩羊角洞天之称。它的得名有三种说法,一说因洞口形似羊角,二说因洞内右侧有羊角井,三说因洞外左前侧有羊角岩,不论哪一种说法,反正都和羊角形状相关。
此洞,历来为道家养性修真之地。相传汉朝的紫阳真人周义山和宋项诜曾先后在此洞得道飞升。至清代,此洞建设始具规模。于同治年间建筑三清殿、吕祖殿、三官殿、紫庭楼及厨房等30余间。紫庭楼龙头鸱尾、碧槛丹楹,中塑紫庭真人象。至光绪中叶,又有较大发展,始建玉蟾宫。民国初年,相继有了紫阳楼、霞高楼等建筑。

 

羊角洞

 

       景区其它看点:位于羊角洞西南山巅,突兀高耸,状如石碑,从远处便可遥见,已成为羊角洞景区的一个标志的定海峰。

 
文本编辑
 
1. 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仅
    仅代表个人观点;

2. 精彩的评论我们有权转载或引用,当然也
   有权利删除不良信息;

3. 最重要的是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
   有关法律法规和网上道德;

4. 阅读并同意以上观点的网友可以发表你
   的评论啦!
 

 
 
 

  

 
   
 

联系我们 | 客户服务 | 招生/招聘 | 帮助

 

主办单位:温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温州市乐知园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联办单位:温州市实验中学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温州市展览馆  
          温州市美术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   温州市优优天使早教中心